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媒體聚焦
河南日報頭題報道中原出版傳媒集團“百姓文化云”掌聲工程
9月21日,河南日報與河南日報客戶端同步刊發了題為《“百姓文化云”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——看演出聽講座 文化需求盡在“掌”握》的文章,就破解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信息不對稱難題,點贊“百姓文化云”在市民與文化場館間的線上橋梁作用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6月11日,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和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調研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時,就曾稱贊“百姓文化云”是老百姓的“掌聲工程”。
“百姓文化云”何以如此備受關注?又何以如此受到好評?快看看河南日報的報道吧!
“百姓文化云”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
——看演出聽講座 文化需求盡在“掌”握
□本報記者溫小娟
想了解圖書館講座、文化館演出、博物館展覽等相關信息?如今,只要打開“百姓文化云”微信公眾號或網站,動動手指就能一手“掌”握。
“百姓文化云”是由省委宣傳部、省文化廳等單位牽頭組織,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承辦,在“焦作百姓文化超市”的基礎上升級改造的省級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。自今年4月23日正式上線以來,實現省、市、縣、鄉、村全覆蓋,平均每月為市民推送3000多場活動信息,每日訪問量11萬人次左右。該平臺實現文化資源共建共享,讓人們參與文化活動像網購一樣簡單。
整合資源,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
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,信息不對稱一直是個難題:一方面,總有居民說不知道有哪些文化活動在舉辦;另一方面,文化場館卻常常抱怨人氣不足。而一些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組織的文化服務項目,市民也未必喜歡。這些難題如今正在通過“百姓文化云”平臺得到緩解。
“百姓文化云”架起了市民與文化場館之間的線上橋梁,打開該平臺的網站或微信公眾號便可知曉全省的演出、親子、講座、電影觀摩等各類文化活動,可直接網上預約,活動當天到現場在終端機直接取票或出示訂票碼即可參加。
“面對這些零散的資訊,需要市民逐個場館搜索的日子已成為過去?!奔易∴嵵菔薪鹚畢^的劉女士對此感受頗深,“以前周末也想看個演出、展覽,想想還得一個一個上網查,就懶得動彈了?,F在內容豐富且集中在云平臺,自己按需點單,太方便了,所以經常約朋友一起搶票、一起參加文化活動?!?/span>
除了市民感到方便外,提供服務的公共文化場所也輕松了。鄭州市經開區圖書館負責非遺傳統手工藝培訓的相關負責人表示,平臺推出活動和場館預約功能后,活動信息往往發布不到一天票就被搶光了,數據也直接從網上傳了過來。
在鄭州市文廣新局局長宋建國看來,“百姓文化云”有效緩解了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“活動知曉率低、活動參與率低、場館設施利用率低”的通病,成功破解信息不對稱問題,實現了從以前的“活動找觀眾”到如今的“觀眾找活動”。
大數據倒逼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級
9月20日,設在鄭州市經開區的中原出版傳媒集團“百姓文化云”中心的大屏幕,全省各地公共文化場館的動態數據正在不停地更新著。
記者注意到,群眾參與活動類型占比表顯示:演出42%、親子32%、展覽10%、講座4%;發布活動類型占比表顯示:演出21%、親子39%、展覽18%、講座11%,這意味著演出、親子類的活動最受百姓歡迎,供需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。而從各市月活動供應量對比圖來看,鄭州、洛陽、焦作、濟源等4個城市較為豐富,群眾參與積極性也高。
“這個平臺的特色是兩頭知道,一頭是百姓能知曉有哪些文化活動;另一頭是政府知道,通過公共文化大數據,老百姓喜歡什么、活動上座率如何、場館使用率如何,都一目了然?!薄鞍傩瘴幕啤表椖控撠熑伺绥Uf,“平臺以大數據精準記錄市民文化消費需求,為政府的管理與決策提供重要依據,進一步推動我省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級?!?/span>
對此,宋建國表示,鄭州市下一步將根據“百姓文化云”的數據調整文化活動開展的數量和范圍,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精準匹配。
如今,“百姓文化云”省級平臺和123個市縣分平臺已全部正式上線運營,共上線公共文化機構和場館3083個、文化活動14732個、文化社團841個、非遺項目977個。從大數據來看,全省文化場館上座率比過去提升了30%。潘瑛矗表示,下一步,將繼續與河南藝術中心等公共文化場館開展公益票在線支付合作,探索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相融合,促進文化消費結構升級,拉動文化產業發展。